TXT小说下载网 > 邓小平时代 > 第109章

第109章

最新网址:www.sjwx.info
随着听力渐差,他很难参加 

会议。他的听力问题是由无法治愈的神经退化疾病和不时出现的耳鸣所致,这造成了神经性失聪和耳内异响。[13-2]他的 
听力在 1980 年代后期恶化,讲话者必须对着他的左耳大声说话。这也使邓小平认为,把时间用在看文件上要比出席会 
议划算。他更喜欢读会议报告、听机要秘书王瑞林讲述会议的情况;王瑞林代表邓小平出席会议,跟其他高官的机要秘 
书会面以了解他们的看法。 
邓小平的作息很有规律。他八点用早餐,九点到办公室。妻子卓琳和秘书王瑞林为他准备好要阅读的材料,包括 
大约 15 份报纸、从外国媒体翻译的参考资料、一大堆来自各部委和各省党委书记的报告、新华社搜集的内部报道以及 
送交他批准的文件草稿。为了解最新动向,邓小平主要依靠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整理的情况汇总。邓小平阅读时不 
做笔记。文件在上午十点前送达他的办公室,他当天就会批覆。他不在办公室留下纸片,那里总是干净整洁。 
陈云要求自己的机要秘书每天为他选出五份最重要的材料,邓小平则要浏览所有材料,以便自己决定哪些需要仔 
细阅读。读过材料并对其中一些作出简要批示后,他把全部文件交给王瑞林和卓琳,由他们把他圈阅或批示过的文件转 
交相关干部,再将其余文件归档。邓小平圈阅或批示文件就是他领导全党工作的方式。对一些文件他简单地写上同意, 
还有一些文件他会送回,要求作进一步加工和澄清,或提出再做研究的指示。 
在上午三个小时的阅读时间里,邓小平很少会客,但中间他会花 20 到 30 分钟到院子里散步。在家用过午饭后, 
他一般会继续看材料,有时会让干部来家中见面。如有重要外宾来访,他会到人民大会堂的某个房间会见他们,有时也 
与他们一起用餐。 
邓小平自早年起就享有一种声誉枣他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精力集中在能给中国带来最大变化的事情上:制定 
长期战略、评价可能决定长期目标成败的政策、争取下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宣传能体现他想实行的政策的典型。在一 
些重要但复杂的领域,例如经济或科技领域,邓小平依靠其他人去思考战略,然后向他说明不同的选择,最后由他拍板。 
在另一些问题上,例如国防、与重要国家的关系和高层干部的选拔,邓小平会花更多时间摸清情况以便亲自制定战略。 
自 1952 年就担任邓小平机要秘书的王瑞林,在向外界说明邓小平的意见时十分慎重,避免加上自己的理解。很多干部 
认为毛远新刚好相反,他在 1975 年末到 1976 年初向外界解释毛泽东的意见时,往往用自己强烈的成见去渲染甚至补 
充毛泽东要他向其他干部传达的意见。王瑞林对任何事关党或政府的事都避免作出自己的解释,尽管他与邓小平悠久的 
关系使他更像是邓家的一员。王瑞林不添油加醋这一点对邓小平来说很重要。有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为使外界准确知 
晓他的想法,邓小平会写下主要观点,让王瑞林传达他的书面意见。 
总书记胡耀邦是党务的执行官,总理赵紫阳则是政府事务的执行官,他们将所有重要问题交邓小平最后定夺,但 
多是以书面形式,很少亲自面谈。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例会(但主要是书记处会议),赵紫阳主持国 
 
 
务院的会议。陈云和邓小平很少参加这类会议,均由机要秘书代为出席。赵紫阳在其口授的回忆录中说,他和胡耀邦更 
像是大秘书而不是决策者,但他们要负责抓落实。邓小平确实保留着拍板的权力,但通常他不会事必躬亲;他定大政方 
针,让胡耀邦和赵紫阳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落实他的指示。在作出最后决定时,邓小平会考虑政治气候和其他主要 
领导人的意见。虽然他做事独断而果敢,其实也受到政治局成员中的整体政治气氛的限制。 
1980 年,政治局由二十五名委员和两名候补委员组成。其核心枣即权力强大的政治局常委会枣有七名成员。 
一般认为,政治局中较年轻的成员是政治局常委的潜在候选人,常委会的成员是从政治局委员中产生的。[13-3]  1980  年 
代初的政治局常委包括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胡耀邦和赵紫阳。年迈的叶帅很少参与实际工作。陈 
云和李先念只在大事上表明意见,党的日常决策权主要掌握在邓小平、胡耀邦和赵紫阳手里。每个常委和一组特定的政 
治局委员有自己的办公室秘书,他们隶属于书记处,负责收集材料、起草讲话、处理文件,并充当常委和其他高官之间 
的联络员。即使观点不同,邓小平治下的政治局是个相对有纪律的组织,能够听从他的指示。 
华国锋担任党主席时经常召开政治局常委的例会,邓小平则很少召集常委开会。当赵紫阳问他何以如此时,他说: 
「两个聋子﹝邓小平和陈云﹞能谈什么?」邓小平要做的是分工明确。他很清楚,建立新的组织结构,要比把一两个领 
导干部派到不配合其政策的旧组织更容易控制权柄。中央书记处恢复后,成了一个处于他明确控制下的全新机构。邓小 
平把这个为全党提供最高领导的新神经中枢安排在中南海北门内,让他亲自任命的胡耀邦领导党的日常工作。政治局成 
员在书记处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在这里召开例会。中共中央办公厅是一个更大的行政单位,负责起草和传达文件, 
处理北京党中央各单位和省一级党委的来往,书记处则要小得多,它只为最高领导服务,就像一个党的内阁。 
胡耀邦主持书记处的会议。虽然胡也要主持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但邓小平建立起自己的领导班子后,常委会 
很少开,政治局一个月也开不了一次会。赵紫阳作为总理也会参加书记处的会议,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叶剑英不 
亲自与会,而是让他们的机要秘书代为参加。机要秘书对自己所代表的人都十分了解,这一群机要秘书可以进行坦率的 
交流,避免了领导人本人因排名、权力或面子等顾虑而可能引起的问题或尴尬。 
邓小平的见解有助于形成共识,但在书记处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前,他一般不会作出最后决定。一旦在重要问 
题上达成共识,书记处就会拟出文件在常委中传阅。常委们会在文件上画圈表示同意,或是作出简短批示。在后一种情 
况下,文件会送回书记处进行又一轮修改。最后,由邓小平「拍板」批准一项决策或文件的最终措辞。 
数位高层官员,其中大多是接近政治局级别的,被任命为书记处书记。与秘书不同,他们都有管理权。政治局成 
员以及这些书记处书记下面都有一个「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不同系统的工作。[13-4]比如彭真领导着管政法的领导小组, 
万里领导着管农业的小组,宋任穷的小组管人事,余秋里的小组管工业和运输项目,杨得志的管军事,胡乔木的管党史 
和意识形态,姚依林的管经济计划,王任重的管宣传,方毅的管科技,谷牧的管外贸和投资,彭冲的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上海周边)的工作。[13-5] 
其他最高层领导人有时会不同意邓小平的决定,偶尔也会因为邓不跟他们商量而生气。最初,邓小平不得不与陈 
云的观点角力,因为陈比他懂经济,且陈的意见在其他领导人中享有很高权威。在军事领域,叶剑英退到一边之后,邓 
小平再也感觉不到还有谁的意见能对自己有所制约。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邓小平有几十年的经验,对自己的想法充满自 
信,因此很少向别人让步,尽管在具体事务和起草文件上需要借助于专家。即便其他领导人不同意邓小平作出的决定, 
他们也会遵守党纪,不会公开表达异议。 
邓小平可以同他的机要秘书王瑞林随意交谈,他与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关系则要正式得多,他也很少单独会见他们。 
胡和赵有相当大的自由按自己认为恰当方式处理公务。邓小平通过他们提交的书面文件,借助于王瑞林的补充,去了解 
他们的观点。 
邓小平偶尔也跟与他年龄相近的老干部见面,如杨尚昆、王震和薄一波,他与这些人是几十年的老相识。这个由 
多年知交组成的小团体有着高度的个人信任,使邓小平能够对政治气氛和人事问题作出更可靠的估计。邓小平与杨尚昆 
有着特殊关系,他们同为四川人,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时他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也是邓小平和军队之间可靠的联络 
员。邓小平与给他写讲话稿和起草文件的笔杆子,尤其是胡乔木和邓力群,也有着比较随意的关系。相比胡耀邦和赵紫 
阳,邓与他们交往时更为轻松。 
邓小平用不少时间准备每年的中央全会,因为这种会议能在二百多名中央正式委员和一百多名候补委员中统一思 
想。他用更多时间准备每五年一届的党代表大会,因为它能在更长的时间内使人数更多的党代表统一思想。在筹备这些 
重要会议时,邓小平会与胡耀邦和赵紫阳一起工作,列出他要涉及的重大问题的议程,然后让他们和胡乔木等人一起领 
 
 
导文件和讲话的起草。
最新网址:www.sjwx.info